1、格罗方德CFO John Hollister离职,Sam Franklin接任临时CFO
2、三星SDI洽谈机器人电池订单,以缓解关税冲击
3、投资10亿欧元,英伟达和德国电信计划建设慕尼黑数据中心
4、韩国六氟化钨供应商针对半导体制造商大规模涨价 涨幅70%-90%
5、富士康将投资13.7亿美元建设AI计算集群和超算中心
1、格罗方德CFO John Hollister离职,Sam Franklin接任临时CFO

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宣布,John Hollister已卸任首席财务官一职,Sam Franklin将临时接任。
此次管理层改组正值该公司承诺投资160亿美元之际,部分资金将用于在美国本土建设更多制造工厂,以应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动的本土供应链建设。
格罗方德表示,John Hollister于2024年初加入公司担任首席财务官,他将因“个人原因”离职,但未提供更多细节。
Sam Franklin目前担任企业财务、运营和投资者关系副总裁,于2022年加入格罗方德。
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Sam Franklin曾在多家公司担任银行和金融职位,包括穆巴达拉银行。穆巴达拉银行是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的子公司,也是格罗方德的最大股东。
格罗方德CEO Tim Breen表示:“虽然公司正在确定永久继任者,但我们对Sam Franklin的能力充满信心。格罗方德始终专注于我们的战略重点。”
与领头羊台积电不同,格罗方德并不主要生产尖端人工智能(AI片,而是投入巨资升级其制造工艺,以便为汽车和智能手机等市场生产更先进的芯片。
台积电负责生产由英伟达、AMD和高通 等公司设计的最先进的处理器,而格罗方德则负责生产与之配套使用的芯片,这些芯片是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四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格罗方德的调整后毛利率一直难以突破20%~30%的区间,分析师认为这归咎于定价问题和竞争压力的加剧。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汇编的数据,预计该公司将于11月12日公布的季度营收下降约4%,至16.8亿美元。预计利润将下降8%,至1.654亿美元。
2、三星SDI洽谈机器人电池订单,以缓解关税冲击
三星SDI正与多用途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就电池供应进行谈判,该公司正寻求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以缓冲美国关税和全球对电动汽车需求不冷不热的影响。
三星SDI第三季度的营业亏损超过了预期,原因是关税和电动汽车需求下降,尤其是在北美。但其第四季度的收益将“显着改善”,“这主要归功于其在美国不断增长的储能系统业务和欧洲电动汽车需求的反弹,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行业的新机遇,”该公司业务管理执行副总裁Kim Jong Sung在电话会议上表示。
该公司负责战略营销的执行副总裁Jong-sun Park说,公司已经向多家人形机器人制造商供应电池,并正在与其他几家公司讨论潜在的合作。
Jong-sun Park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内部电池安装空间非常有限,因此电池必须同时提供高功率和耐用性,以支持运动。“一些客户已经采用了我们的圆柱形电池,这种电池在电动工具市场上展示了高功率、大容量的性能。”
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从今年的2万台左右增长到60万台以上。
三星SDI负责ESS业务的执行副总裁Cho Yong-hui表示,该公司还一直在转换一些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线,以促进美国储能系统的生产,目标是到明年年底确保年产能达到30吉瓦时。
Cho对可能出现的供过于求的担忧不屑一顾,他表示,美国储能系统市场预计将从目前的约80吉瓦时增长到2030年的130吉瓦时,但美国国内的产量只能满足当前需求的30%左右。
“更严格的关税和合规要求减少了中国电池的使用,”Cho Yong-hui说,“即使电池企业积极扩大ESS产能,考虑到需求的增长速度,预计也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供需平衡。”
3、投资10亿欧元,英伟达和德国电信计划建设慕尼黑数据中心

英伟达和德国电信股份公司正准备宣布在德国建设10亿欧元(12亿美元)数据中心的计划,这是其在欧洲推进更多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人工智能(AI)系统计划的一部分。
据知情人士透露,两家公司都将为10亿欧元的项目提供资金。欧洲最大的软件公司SAP SE将成为该设施的客户。两家公司计划在慕尼黑建设该工厂。
他们表示,预计德国电信CEO Tim Höttges、英伟达CEO黄仁勋、SAP CEO Christian Klein和德国数字部长Karsten Wildberger将于11月在柏林的一场活动上宣布这些计划。
几个月来,欧洲政策制定者和科技高管一直在讨论该地区发展自己的AI生态系统并赶超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对手的必要性。仅在美国,包括微软和Alphabet旗下谷歌在内的科技公司就已投入数千亿美元打造AI算力。
黄仁勋等人士批评欧洲在发展自身基础设施和支持那些希望在将数据留在该地区同时使用AI的公司方面行动迟缓。
即使是英伟达和德国电信计划投资10亿欧元建设数据中心,与如今全球各地宣布的千兆瓦级项目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德国项目将使用约1万块GPU,而软银集团、OpenAI和甲骨文正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开发的单个数据中心预计将容纳约50万块GPU。
欧盟今年2月宣布了2000亿欧元的计划,用于支持该地区的AI发展,目标是在未来5到7年内将该地区支持此类系统的产能提高两倍。德国电信一直在与其他公司洽谈,希望参与建设AI“超级工厂”。但事实证明,这一进程进展缓慢。欧盟尚未明确说明将如何审查投标和分配资金。
4、韩国六氟化钨供应商针对半导体制造商大规模涨价 涨幅70%-90%
近期,全球钨市场经历了一轮迅猛的价格上涨。根据中国钨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9月初,中国国内钨精矿价格较年初暴涨约95%,达到约28万元人民币/吨;作为关键中间品的APT价格也上涨约90%,突破40万元人民币/吨。这一涨势直接传导至以APT为主要原料的六氟化钨生产环节。

韩国WF6制造商包括SK Specialty、厚城及日本关东电化等企业已集体发声,表示难以承受成本重压,正式向三星电子、SK海力士、DB High Tech、Magnachip等半导体客户发出调价通知,提议明年合约价上调70%-90%。业内消息人士指出:“钨价在短短五个月内翻了两番,成本压力已无法内部消化。此外,日资气体公司也基于汇率等因素提出高达90%的涨幅要求。”
钨作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其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数据显示,中国占据全球钨金属开采与精炼产量的80%以上。今年2月起,中国正式对钨等战略矿物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并同步收紧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这一政策强化了对供应链的管理,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供应紧张。
行业分析认为,WF6当前的价格动荡并非短期波动,而是反映了上游资源管控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一位业内人士强调:“供应风险正在实质化,价格飙升是中国调控政策与全球需求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六氟化钨是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气体,主要用于金属钨薄膜沉积,涉及晶圆前端制造环节。其生产工艺始于钨矿石经提纯后制成的APT,再经过与氟气或三氟化氮等气体反应,转化为气态WF6。
目前,全球半导体用WF6年消费量约为7000–8000吨。主要供应商包括韩国的SK Specialty、厚城,日本的关东电化,以及中国企业Feric(中钨高新旗下)。其中,SK Specialty年产能约2000吨,厚城约900吨,关东电化约1400吨,Feric则以2200吨左右的产能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面对WF6价格的大幅上调,半导体制造企业虽感压力,但也表现出一定的接受意愿。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芯片厂商清楚钨价暴涨的背景,预计最终将接受这一轮调价。”此外,如果原料成本持续高企,具备垂直整合能力或议价优势的加工企业,有望在短期内通过价格传导提升利润空间。
从供应端来看,资料显示,中船特气(688146):六氟化钨年产能为2230吨,全球产能第一,国内市占率超80%。;昊华科技(600378):其六氟化钨产能为700吨,国内排名第二; 和远气体(002971):六氟化钨设计产能为500吨/年,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 中巨芯(688549):公司六氟化钨规划产能为600吨/年。
值得提及的是,受该消息的影响,中船特气股票于10月28日尾盘快速拉升15个百分点,而昊华科技、和远气体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5、富士康将投资13.7亿美元建设AI计算集群和超算中心

富士康(鸿海精密)表示,其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投资计划,用于采购人工智能(AI)计算集群和超级计算中心的设备,该计划将使其支出高达420亿元新台币(13.7亿美元)。该投资将于2025年12月至2026年12月期间使用自有资金进行。
该计划旨在“扩展云计算服务平台,加速集团三大智能平台的开发”。知情人士表示,该投资将在中国台湾进行。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一直在加大对AI和云基础设施的投资,寻求智能手机和传统电子产品制造以外的新增长动力。
2025年5月,富士康宣布将与英伟达在中国台湾共建一座AI中心,目标是容量达到100兆瓦。
今年8月,富士康以约3.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 (Lordstown) 的全部土地和整个电动汽车工厂,买方为日本软银集团,双方合作将在此生产数据中心设备,这是旨在推进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的“星际之门”项目的一部分。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English